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,這是北宋儒學大家張載的橫渠四句。
有著一顆為大宋開啟太平盛世的心的趙允讓,此刻正蹲在新建好的房子里,和老李頭等人研究土爐子。
建筑行當里自古就有“冬不動土”的說法,是說冬天天氣太冷,不僅取土不易,就是那蓋的房子,也難免晝化夜凍,勉強建成了也不結實。
泥坯的茅草屋是如此,磚瓦的房子也不例外。
所以趙允讓搶著在上凍之前,把學校建造起來,已經是很不容易了。
至于改造整個莊子的艱巨任務,只能放到明年開春了。
這天一大早,老李頭和狗子已經帶著隊伍站在操場上了。
趙允讓召集他們的目的很簡單,那就是,開一個關于土爐子的現場會。
這個土爐子其實和省柴灶差不多,主要就是內圓外方,下邊留風口和掏爐灰的地方。
里面則是需要套一個爐膛,這個就很考較手藝了。
弄的好的,爐火旺,還省煤。
不好的浪費煤不說,看著爐火憋憋屈屈半死不活的,能郁悶死人。
趙允讓雖然實際操作不成,前世可是看見自己的老師每年壘爐子套爐子的。
所以站在一旁進行專業(yè)理論指導,老李頭和狗子爺倆直接上手,沒過半個時辰,爐子就壘好了。
壘好了爐子,趙允讓才發(fā)現一個關鍵的問題,那就是,沒煙筒。
我勒個去,現在大宋有地方批發(fā)煙筒嗎?
結果還被老李頭鄙視了,煙筒也得壘,這不叫煙筒,叫煙道。
和灶臺是一個道理,只不過這煙道單獨走,到墻邊接早就預留的煙道。
老李頭順手一指墻邊,那里早就留下了煙道。
而房子上邊,那個石雕的四角獸亭,就是煙道的出煙口。
這要是放到現代,那就是建筑藝術。
其實也對,我們看到的藝術,其實就是祖先的生活嘛。
這爐子是貼著墻建造的,就直接和煙道接在一起了。
反正屬于試驗性質,這爐子也是一年一壘,所以成了狗子等人試驗的場地。
弄了些柴草樹枝,點上火,引著了煤,嗬,在這還沒有上凍的時候,這屋子里熱得有點讓人呆不了。
又換了一間屋子,這回爐子放在屋子中間,至于煙道,直接用磚壘過去。
為了防止過熱,燙傷了孩子們,老李頭還用細細篩過的粘土,混合著麥秸,厚厚地給煙道外邊“穿了一層衣服”。
老李頭說了,在一些大戶人家,這也是必有的,叫地龍。
趙允讓點頭,上面再抹上些青灰,孩子們讀書都能直接當凳子坐。
到時候在這教室里邊,絕對是搶手的位置。
不過這東西實在是太費事了,每年還得和螞蟻過冬似的,還是煙筒好一些。
趙允讓:“就沒有賣煙筒的地兒嗎?”
老李頭拿著瓦刀抬起頭:“什么煙筒?”
趙允讓:“呃,就是煙囪,曲突徙薪聽過沒有?”
眾人老老實實回答:“沒有。”
真是對牛彈琴啊,“就是突!”
“明白了,”老李頭立刻叫狗子和人抬來了幾根,“就這個,墻里的煙道有的是用泥坯直接弄成的,有的就是用的這個。”
趙允讓吐血,一節(jié)一節(jié)的陶土燒制的煙囪,玩意兒倒是一樣性質的玩意兒,可是這玩意不能用來接爐子啊。
別的不說,那焦油的問題就是鐵制煙筒也解決不了。
倒是全部用磚來建造,最后用泥巴包裹的話,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
可是煙道阻塞的問題又不好解決。
最好的解決辦法,當然是用鐵爐子和配套的鐵制煙筒。
可是目前趙允讓還不清楚,這大宋的冶鐵技術究竟到什么水平了。
不過有一點趙允讓是知道的,這鐵,作為冷兵器的主要制造原料,在大宋是禁止私人經營的。
或許找個鐵匠鋪,打造個武器并不困難,魯智深就打造過水磨禪杖,那也好幾十斤鐵呢。
可是大批量的上千斤的鐵器,估計北宋的安全部門就該來找人談話了。
這也是趙允讓沒打算一開始就使用鐵爐子的原因。
怕的是立足未穩(wěn),樹大招風——當然,趙允讓不知道,一股因他而起的妖風已經悄然刮來。
煙道既然行不通,就只能制造鐵制煙筒了。
老李頭驚訝:“鐵也能用來做這個?”
當然了,其實鐵爐子真心比煙筒容易制造,只需要砂范就可以了。
趙允讓立刻讓人去大相國寺招兩個鐵匠,結果沒等人出門,就被村里的老張頭給堵回來了。
“我就是鐵匠!”老張頭拍著胸脯。
趙允讓無語,你是鐵匠也得有工具啊,基本的爐子之類的。
結果,老張頭把趙允讓領到自己家的后院,兩片破舊的蘆席下邊,竟然真是一個破爛的鐵匠爐。
據說,這還是當初將作監(jiān)的人在這里不知道做什么留下的,老張頭跟著打下手,也學了幾手。
這村子還真是藏龍臥虎??!
趙允讓簡單把制作煙筒的步驟告訴了他們。
結果老張頭點頭又搖頭。
趙允讓納悶:“有什么問題?”
老張頭皺著眉頭:“小王爺的意思我理解了,可是這爐溫不見得跟得上,到時候這鐵涼得太快——”
很快,第一根煙筒就制造出來了,估計是第一次制作的原因,這鐵還不是一般的厚。
恩,這要是里邊沒有氣泡之類的,能直接拿去做紅衣大炮了!
還是爐溫的問題。
趙允讓想了想:“你們沒有鼓風的工具嗎?”
“有啊,我們用的橐籥!”
橐籥?
這太原始了,趙允讓搖頭,估計還是人力的那種,連水排鼓風都不是。
“老李頭,把你弄省柴灶的時候,附帶的風箱拆過來!”
活塞式木風箱,一個人操作就可以大大提高爐溫。
弄了兩個活塞式木風箱接在鐵匠爐兩邊,老張頭的兩個兒子一起拉動,只見那火焰噌噌地耀眼起來。
“這次再弄不出合用的煙筒來,我就換人!”趙允讓下了最后通牒。
老張頭激動萬分:“你就放心,弄不出來,我們爺兒幾個也沒臉見你!”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。
這風箱一用上,爐溫提高了很多。
這鐵水的雜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。
最后打造出來的煙筒,終于算是通過了趙允讓的考核。
當然,這是純手工制作,很明顯費時勞力。
趙允讓大致提示了一下老張頭如何將鐵水弄出薄一點的鐵皮,然后采取卷紙法來制作。
而且還特意規(guī)定了煙筒的口徑,這東西,難免有人仿制。
未雨綢繆總是沒錯的。
很快,這一排教室新壘好的爐子,就都接上了鐵皮煙筒。
生著了火,那煙筒立刻就燙手。
不一會兒,屋子里就熱得人呆不住了。
大冬天的,就在這屋子來讀書,想想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室內生春也就是這感覺了。
在屋子里熱得直出汗,趙允讓突然想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,不由得一拍大腿!
跟著混了好幾天的老張頭立刻湊了上來:“少爺,你還有什么吩咐?”
趙允讓倒是沒想別的,開口就問:“你會種菜不?”
老張頭有些不滿,這年頭村里哪個不會種菜???又不是啥特殊技能!
“說起種菜,我在莊子上說排第二就沒人敢說排第一!”
趙允讓大喜:“那好,就是你了。”
結果一說,老張頭就傻了眼:“啥?這個時候種菜?”
這眼看霜降都過了,馬上立冬,哪有這個季節(jié)種菜的?
趙允讓可不管這個,這陣子每天大白菜,真是吃得要吐了。
莊子上空屋子還是很有幾間的,用上好的窗紙把窗子糊嚴實,里面生上爐子。
煤直接從老周那里運過來。
得弄個暖房,搞點大棚菜吃吃。
這在前世,那就是基本生活待遇,到這邊估計也就王公貴族能弄一點了。
等著把玻璃搞出來著,絕對可以大面積推廣。
老張頭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接受了任務,你看叮叮當當,鐵花四濺老頭都面不改色,乍一接受這新事物,還真有點忐忑。
帶著過些日子就能吃上新鮮蔬菜的喜悅,趙允讓開始尋思招生的問題。
這就算是一個教育試點。
所謂有教無類,所以趙允讓也沒打算到遠處去找,讓小孩子跑上老遠的路去上學,那不人道。
雖然現在不像前世車來車往,隨時有肇事的風險,可是幾十里路見不到個人,也是個大問題啊。
就地取材。
小王爺在村頭辦了個學校,想要在村里招收學生的消息一在莊子上傳開,碧落山莊就徹底開了鍋。
沒有別的,都想上學!
而且不論大小,雖然沒有出現上到九十九,下到剛會走的的笑話,可是到了啟蒙以上的孩子都來了。
讀書,對于這些村民而言,是寧愿餓著肚子,也要供孩子上學讀書的。
何況趙允讓早就說了,全部免費!
當然也出了一些情況,有的父子幾人一起過來,表示要上學不說。
甚至有幾個孩子確實年齡有些大,兩個最大的都定親了,非要悔親來讀書。
結果人家女方傳來了姑娘的話兒,支持相公讀書,可以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