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8-01 05:19:00

雨水沖刷著營地上的血跡,在低洼處積成暗紅色的水坑,散發(fā)著鐵銹與腐土混合的腥氣。吳廣踩著泥濘走過傷員區(qū),每走一步,肋間那道被秦弩射中的傷口就撕扯般地疼。他不動聲色地將手按在腰間,感覺到粗麻布下滲出的溫熱液體——傷口又裂開了。但比起這些古代士兵承受的痛苦,這點疼痛算不得什么。

“吳屯長!”一個滿臉血污的少年從草棚里鉆出來,草鞋陷在泥里差點摔倒。是黑夫,那個為他擋箭的農家少年。左肩纏著的麻布已經被血浸透,在雨水中暈開淡紅色的水痕,卻還咧著嘴笑,露出兩顆虎牙,“咱們贏了!都尉的腦袋掛在旗桿上呢!”

吳廣蹲下身,茅草屋檐滴下的雨水打在他的后頸。他輕輕揭開少年肩上的布條,腐肉的氣味立刻竄入鼻腔。箭頭還嵌在肉里,周圍的皮肉已經泛出詭異的青紫色,邊緣開始潰爛。

“秦狗的箭淬了毒。”吳廣從腰間皮囊取出一個粗布小包,里面是他昨夜冒著大雨在營地周圍采集的草藥——蒲公英、地榆和少量能找到的黃芩,用石塊搗碎后混合獸脂制成的簡陋藥膏。“會有點疼,忍著點。”

黑夫咬住一根隨手撿來的木棍,木頭上的齒痕顯示這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忍痛。豆大的汗珠從他被硝煙熏黑的額頭滾落,在臟兮兮的臉上沖出幾道淺溝。吳廣掏出從秦軍尸體上搜來的青銅小刀,在火把上烤了烤,然后利落地劃開創(chuàng)口。少年渾身繃緊如拉滿的弓弦,喉嚨里發(fā)出悶哼,卻硬是沒發(fā)出一聲慘叫。當箭頭帶著一塊腐肉被撬出時,黑夫眼白一翻,直接暈了過去。

“拿酒來!”吳廣對身后喊道,聲音因為連日的嘶吼而沙啞。

一個跛腳老兵蹣跚著遞來水囊,羊皮囊身上滿是補?。?ldquo;只有這點濁酒了……還是從都尉帳里搜出來的……”

吳廣拔開木塞聞了聞,劣質米酒的酸味中混著一絲鐵銹味,還有股說不清的腐敗氣息。他毫不猶豫地將發(fā)黃的酒液倒在傷口上,昏迷中的黑夫猛地抽搐,瘦骨嶙峋的脊背弓起又落下。敷上黃綠色的藥膏后,吳廣撕下自己里衣較干凈的部分——這件麻布襯衣已經看不出原本的顏色,但至少比傷員們沾滿血污的衣物強些。

“這小子命硬,死不了。”跛腳老兵低聲道,缺了食指的右手無意識地摩挲著空酒囊,“倒是那邊幾個重傷的……怕是熬不過今晚……”

吳廣順著他的目光看去,草棚深處躺著十幾個血肉模糊的身影。最邊上那個鐵塔般的漢子正是周勃,他古銅色的胸膛上插著三支斷箭,一道刀傷從左肩斜貫至右腹,隱約可見森白的肋骨。最駭人的是,傷口邊緣已經泛起死灰色——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時代,這意味著死神已經叩門。

“取針線來。”吳廣卷起早已破爛不堪的袖子,露出布滿老繭和小疤痕的手臂,“再燒鍋開水。”

“針線?”老兵愣住了,渾濁的眼睛里透著困惑,“營里只有補衣服的粗針麻線……”

“就是補衣服的。”吳廣已經跪在周勃身邊,將耳朵貼近他滿是胡茬的臉。微弱的鼻息拂過耳廓,帶著血腥味和一種奇怪的甜腥氣——內出血的征兆。“還有氣。”

當吳廣用火烤過的粗針穿過周勃裂開的皮肉時,周圍的傷員都驚恐地瞪大眼睛。這種將人皮當衣服縫的治療方式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在施虐。有人開始低聲念驅邪的咒語,還有個年輕士兵干嘔起來。但隨著一針一針的縫合,周勃原本微弱的呼吸竟然逐漸平穩(wěn),帳篷里的竊竊私語漸漸變成了驚嘆。

“吳屯長會巫醫(yī)之術!”

“我親眼看見他把李四的腸子塞回去……”

“聽說是跟楚地老巫學的,能用符水治病……”

吳廣沒有理會這些議論。他在陶盆里洗凈手上的血污,水立刻變成了淡紅色。走向下一個傷員時,他的腳步微微踉蹌——失血加上連日的疲勞,眼前的景象開始出現重影。但他知道不能倒下,還有幾十個傷員等著救治。

這是個陌生的年輕面孔,不會超過十八歲。腹部被長矛刺穿,一截腸子從傷口滑出,沾滿了泥土和草屑。按這個時代的醫(yī)療條件,這種傷勢基本沒救了。年輕人眼神渙散,干裂的嘴唇蠕動著,發(fā)出微弱的氣音。

吳廣俯身傾聽,腐爛傷口的氣味撲面而來。

“娘……我想吃……黍米粥……”微弱的聲音像風中殘燭,帶著農家子弟特有的口音。

吳廣心頭一緊。他記得史書上記載,這些戍卒大多是貧苦農民,被強征戍邊前連頓飽飯都吃不上。這個年輕人臨死前想的,不過是一碗最普通的黍米粥。

“會有的。”他握住年輕人冰冷的手,那手掌粗糙得像樹皮,指甲縫里嵌著永遠洗不凈的黑泥,“等打下蘄縣,我讓你吃黍米粥吃到撐。”

年輕人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,渾濁的瞳孔中閃過一絲光彩。然后那光芒就像燃盡的油燈般,永遠地暗了下去。吳廣輕輕合上他的眼皮,注意到他脖子上掛著一塊粗糙的木牌,上面歪歪扭扭刻著“平安”二字——想必是離家時親人給的護身符。

站起身時,一陣天旋地轉襲來。吳廣不得不扶住旁邊的木柱,粗糙的樹皮刺痛了他的掌心。這場面何其熟悉——他在看《史記》時,曾無數次描述過古代戰(zhàn)爭的殘酷。但紙上談兵與親身經歷,終究是兩回事。

“吳兄。”

那聲音從背后傳來時,吳廣正用沾血的布條纏緊黑夫肩上的傷口。他回頭,看見陳勝立在草棚入口處,晨光為他輪廓鍍上一層金邊。青銅劍鞘上的玉飾在陽光下泛著瑩潤的光——那是項氏一族的信物,價值足夠買下陽城半條街巷。

“陳王。”吳廣微微頷首。這個試探性的稱呼讓陳勝眉頭幾不可察地跳了跳,嘴角卻不受控制地揚起。吳廣暗自記下這個反應:此人渴望權力,但尚不擅掩飾情緒。

“項梁先生邀我們議事。”陳勝壓低聲音。

吳廣點點頭,最后檢查了一遍黑夫的傷勢,才跟著陳勝離開。走出草棚時,他聽見身后傷員們的竊竊私語:

“吳屯長親自給我換藥……”

“他答應打下蘄縣后分田……”

這些話語讓吳廣心頭微動。在這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,一點關懷就能換來死心塌地的忠誠。

項梁正在主帳等候。穿過營地時,陳勝的步伐明顯比平日莊重,卻在泥濘處險些滑倒。吳廣假裝沒看見他狼狽扶住旗桿的模樣,目光掃過沿途傷員。那些渾濁的眼睛里新添了一種光亮——希望,或者說,賭徒押注時的狂熱。

“項氏家兵。”陳勝順著吳廣的視線低語。帳前兩名武士如同青銅雕像,連睫毛都不曾顫動。他們皮甲上的云紋是用朱砂混著漆精心繪制,腰間長劍的鞘上纏著五色絲繩——楚國貴族的標志。

帳內彌漫著檀香氣息。項梁跪坐的姿勢看似隨意,但脊椎與地面保持著精確的直角。吳廣注意到他案幾上的地圖并非尋常麻布,而是質地細密的絹帛,邊緣用金線鎖著邊。

“陳將軍。”項梁的嗓音像磨砂的青銅器,沙啞卻透著威嚴。他目光掃過吳廣時略一停頓,“吳將軍。昨夜一戰(zhàn),二位威名定將傳遍大澤。”

這微妙的稱謂差異讓帳內空氣驟然緊繃。陳勝的指節(jié)在劍柄上發(fā)白,而吳廣只是從容走向銅盆。清水沖擊著指甲縫里的血垢,在盆底旋出淡紅色的渦流。這個洗手動作令項梁瞳孔微縮——按周禮,這是大夫待客的禮節(jié)。

“也感謝項將軍為我們謀劃。”陳勝抱拳回禮,姿態(tài)卻有些僵硬。這個曾經的屯長還不習慣與貴族平等交談。

“蘄縣守軍不過三百老弱。”項梁的指尖點在絹帛某處,指甲修剪得圓潤光滑,“半日可下。”

陳勝眼睛一亮:“拿下縣城,糧草兵器就都有了!”陳勝的呼吸明顯粗重起來。吳廣卻盯著地圖上陳地的位置——那里被朱砂特意圈出,墨跡新鮮得反光。

“然后呢?”吳廣突然發(fā)問。帳內燭火噼啪作響,項梁撫須的手指頓在半空。

帳內一靜。項梁瞇起眼睛:“吳將軍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攻下蘄縣后,我軍何去何從?”吳廣走到地圖前,手指點在一個位置,“西進函谷?東取吳越?還是北上與諸侯合縱?”

這個問題直指起義軍未來的戰(zhàn)略方向,也是權力格局的關鍵。陳勝皺起眉頭,顯然沒想這么遠。

項梁沉吟片刻:“梁以為,當先取陳地。陳乃楚國舊都,城堅糧足。據陳而望四方,進可攻退可守。”

這與吳廣記憶中的歷史走向一致。但他知道,項梁此議別有用心——陳地靠近項氏根基所在的吳中,便于項氏控制起義軍。

“陳王以為如何?”吳廣突然轉向陳勝,用上了尊稱。

陳勝一愣,隨即挺直腰背:“先取蘄縣,再議后計。”這個回答很聰明,既不得罪項梁,又保留了主動權。

吳廣暗自點頭。歷史上的陳勝能成為起義領袖,絕非僅靠運氣。

三人的影子在帳布上投出奇特的構圖:項梁如展翅蒼鷹,陳勝似欲撲的猛虎,而吳廣靜立如松。當項梁提出“先取陳地”時,吳廣看見他袖口露出的腕甲——內側刻著細小的楚篆,是《楚辭》里的句子。

“我都聽陳王定奪。”吳廣突然轉向陳勝。這個稱呼像塊燒紅的鐵,燙得陳勝渾身一顫。

青銅虎符被項梁拍在案上時,發(fā)出清越的嗡鳴。帳外戰(zhàn)馬恰在此時嘶鳴,仿佛某種天意。吳廣接過符牌時刻意讓指尖擦過項梁掌心——觸到一層厚繭,是常年握韁繩留下的痕跡。

“既如此,梁愿助一臂之力。”項梁從懷中取出一塊青銅虎符,“此物可調動大澤鄉(xiāng)以南三處驛站的三十匹戰(zhàn)馬。”

戰(zhàn)馬!在這個時代,騎兵是絕對的戰(zhàn)略資源。吳廣強壓住心中的激動,冷靜問道:“項先生有何條件?”

“哈哈哈!”項梁大笑,“吳將軍果然通透。條件很簡單——梁需回吳中召集舊部舉事,屆時希望二位能西進陳地以為策應。”

項梁大笑的聲音驚飛了帳頂棲息的烏鴉。當他說出“西進陳地”時,吳廣注意到他左手無意識地按住了腰間玉佩——雕著蟠螭紋的楚國古玉,象征著某種血脈傳承的驕傲。

“三十匹戰(zhàn)馬換一個承諾?”吳廣摩挲著虎符上的銘文,“好,我們應下了。”

“先生何時啟程?”陳勝問。

“明日破曉。”項梁起身,意味深長地說,“希望再會時,二位已是統(tǒng)領萬軍的將帥。”

待項梁離去,陳勝立刻掀翻了案幾:“這老匹夫!”濁酒在泥地上積成暗洼,倒映出他扭曲的臉,“他當我們是替他開路的卒子?”

吳廣拾起滾落的陶碗,倒了兩碗濁酒,遞給陳勝一碗:一個承諾換了三十匹戰(zhàn)馬,也不虧的。

三十匹戰(zhàn)馬...陳勝突然安靜下來,眼神變得危險而明亮,夠組建一支踏白軍了。隨即又黯淡下來:我們才千把人,未必能擋得住陳地秦軍。

很快就會更多。吳廣指向帳外,沿途的刑徒、戍卒、貧民都會加入。不出旬月,我軍當有萬人之眾。

陳勝呼吸急促起來,眼中閃爍著野心的火焰。吳廣知道時機已到。

第3章 第三章 戰(zhàn)后整編 1

雨水沖刷著營地上的血跡,在低洼處積成暗紅色的水坑,散發(fā)著鐵銹與腐土混合的腥氣。吳廣踩著泥濘走過傷員區(qū),每走一步,肋間那道被秦弩射中的傷口就撕扯般地疼。他不動聲色地將手按在腰間,感覺到粗麻布下滲出的溫熱液體——傷口又裂開了。但比起這些古代士兵承受的痛苦,這點疼痛算不得什么。

“吳屯長!”一個滿臉血污的少年從草棚里鉆出來,草鞋陷在泥里差點摔倒。是黑夫,那個為他擋箭的農家少年。左肩纏著的麻布已經被血浸透,在雨水中暈開淡紅色的水痕,卻還咧著嘴笑,露出兩顆虎牙,“咱們贏了!都尉的腦袋掛在旗桿上呢!”

吳廣蹲下身,茅草屋檐滴下的雨水打在他的后頸。他輕輕揭開少年肩上的布條,腐肉的氣味立刻竄入鼻腔。箭頭還嵌在肉里,周圍的皮肉已經泛出詭異的青紫色,邊緣開始潰爛。

“秦狗的箭淬了毒。”吳廣從腰間皮囊取出一個粗布小包,里面是他昨夜冒著大雨在營地周圍采集的草藥——蒲公英、地榆和少量能找到的黃芩,用石塊搗碎后混合獸脂制成的簡陋藥膏。“會有點疼,忍著點。”

黑夫咬住一根隨手撿來的木棍,木頭上的齒痕顯示這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忍痛。豆大的汗珠從他被硝煙熏黑的額頭滾落,在臟兮兮的臉上沖出幾道淺溝。吳廣掏出從秦軍尸體上搜來的青銅小刀,在火把上烤了烤,然后利落地劃開創(chuàng)口。少年渾身繃緊如拉滿的弓弦,喉嚨里發(fā)出悶哼,卻硬是沒發(fā)出一聲慘叫。當箭頭帶著一塊腐肉被撬出時,黑夫眼白一翻,直接暈了過去。

“拿酒來!”吳廣對身后喊道,聲音因為連日的嘶吼而沙啞。

一個跛腳老兵蹣跚著遞來水囊,羊皮囊身上滿是補?。?ldquo;只有這點濁酒了……還是從都尉帳里搜出來的……”

吳廣拔開木塞聞了聞,劣質米酒的酸味中混著一絲鐵銹味,還有股說不清的腐敗氣息。他毫不猶豫地將發(fā)黃的酒液倒在傷口上,昏迷中的黑夫猛地抽搐,瘦骨嶙峋的脊背弓起又落下。敷上黃綠色的藥膏后,吳廣撕下自己里衣較干凈的部分——這件麻布襯衣已經看不出原本的顏色,但至少比傷員們沾滿血污的衣物強些。

“這小子命硬,死不了。”跛腳老兵低聲道,缺了食指的右手無意識地摩挲著空酒囊,“倒是那邊幾個重傷的……怕是熬不過今晚……”

吳廣順著他的目光看去,草棚深處躺著十幾個血肉模糊的身影。最邊上那個鐵塔般的漢子正是周勃,他古銅色的胸膛上插著三支斷箭,一道刀傷從左肩斜貫至右腹,隱約可見森白的肋骨。最駭人的是,傷口邊緣已經泛起死灰色——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時代,這意味著死神已經叩門。

“取針線來。”吳廣卷起早已破爛不堪的袖子,露出布滿老繭和小疤痕的手臂,“再燒鍋開水。”

“針線?”老兵愣住了,渾濁的眼睛里透著困惑,“營里只有補衣服的粗針麻線……”

“就是補衣服的。”吳廣已經跪在周勃身邊,將耳朵貼近他滿是胡茬的臉。微弱的鼻息拂過耳廓,帶著血腥味和一種奇怪的甜腥氣——內出血的征兆。“還有氣。”

當吳廣用火烤過的粗針穿過周勃裂開的皮肉時,周圍的傷員都驚恐地瞪大眼睛。這種將人皮當衣服縫的治療方式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在施虐。有人開始低聲念驅邪的咒語,還有個年輕士兵干嘔起來。但隨著一針一針的縫合,周勃原本微弱的呼吸竟然逐漸平穩(wěn),帳篷里的竊竊私語漸漸變成了驚嘆。

“吳屯長會巫醫(yī)之術!”

“我親眼看見他把李四的腸子塞回去……”

“聽說是跟楚地老巫學的,能用符水治病……”

吳廣沒有理會這些議論。他在陶盆里洗凈手上的血污,水立刻變成了淡紅色。走向下一個傷員時,他的腳步微微踉蹌——失血加上連日的疲勞,眼前的景象開始出現重影。但他知道不能倒下,還有幾十個傷員等著救治。

這是個陌生的年輕面孔,不會超過十八歲。腹部被長矛刺穿,一截腸子從傷口滑出,沾滿了泥土和草屑。按這個時代的醫(yī)療條件,這種傷勢基本沒救了。年輕人眼神渙散,干裂的嘴唇蠕動著,發(fā)出微弱的氣音。

吳廣俯身傾聽,腐爛傷口的氣味撲面而來。

“娘……我想吃……黍米粥……”微弱的聲音像風中殘燭,帶著農家子弟特有的口音。

吳廣心頭一緊。他記得史書上記載,這些戍卒大多是貧苦農民,被強征戍邊前連頓飽飯都吃不上。這個年輕人臨死前想的,不過是一碗最普通的黍米粥。

“會有的。”他握住年輕人冰冷的手,那手掌粗糙得像樹皮,指甲縫里嵌著永遠洗不凈的黑泥,“等打下蘄縣,我讓你吃黍米粥吃到撐。”

年輕人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,渾濁的瞳孔中閃過一絲光彩。然后那光芒就像燃盡的油燈般,永遠地暗了下去。吳廣輕輕合上他的眼皮,注意到他脖子上掛著一塊粗糙的木牌,上面歪歪扭扭刻著“平安”二字——想必是離家時親人給的護身符。

站起身時,一陣天旋地轉襲來。吳廣不得不扶住旁邊的木柱,粗糙的樹皮刺痛了他的掌心。這場面何其熟悉——他在看《史記》時,曾無數次描述過古代戰(zhàn)爭的殘酷。但紙上談兵與親身經歷,終究是兩回事。

“吳兄。”

那聲音從背后傳來時,吳廣正用沾血的布條纏緊黑夫肩上的傷口。他回頭,看見陳勝立在草棚入口處,晨光為他輪廓鍍上一層金邊。青銅劍鞘上的玉飾在陽光下泛著瑩潤的光——那是項氏一族的信物,價值足夠買下陽城半條街巷。

“陳王。”吳廣微微頷首。這個試探性的稱呼讓陳勝眉頭幾不可察地跳了跳,嘴角卻不受控制地揚起。吳廣暗自記下這個反應:此人渴望權力,但尚不擅掩飾情緒。

“項梁先生邀我們議事。”陳勝壓低聲音。

吳廣點點頭,最后檢查了一遍黑夫的傷勢,才跟著陳勝離開。走出草棚時,他聽見身后傷員們的竊竊私語:

“吳屯長親自給我換藥……”

“他答應打下蘄縣后分田……”

這些話語讓吳廣心頭微動。在這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,一點關懷就能換來死心塌地的忠誠。

項梁正在主帳等候。穿過營地時,陳勝的步伐明顯比平日莊重,卻在泥濘處險些滑倒。吳廣假裝沒看見他狼狽扶住旗桿的模樣,目光掃過沿途傷員。那些渾濁的眼睛里新添了一種光亮——希望,或者說,賭徒押注時的狂熱。

“項氏家兵。”陳勝順著吳廣的視線低語。帳前兩名武士如同青銅雕像,連睫毛都不曾顫動。他們皮甲上的云紋是用朱砂混著漆精心繪制,腰間長劍的鞘上纏著五色絲繩——楚國貴族的標志。

帳內彌漫著檀香氣息。項梁跪坐的姿勢看似隨意,但脊椎與地面保持著精確的直角。吳廣注意到他案幾上的地圖并非尋常麻布,而是質地細密的絹帛,邊緣用金線鎖著邊。

“陳將軍。”項梁的嗓音像磨砂的青銅器,沙啞卻透著威嚴。他目光掃過吳廣時略一停頓,“吳將軍。昨夜一戰(zhàn),二位威名定將傳遍大澤。”

這微妙的稱謂差異讓帳內空氣驟然緊繃。陳勝的指節(jié)在劍柄上發(fā)白,而吳廣只是從容走向銅盆。清水沖擊著指甲縫里的血垢,在盆底旋出淡紅色的渦流。這個洗手動作令項梁瞳孔微縮——按周禮,這是大夫待客的禮節(jié)。

“也感謝項將軍為我們謀劃。”陳勝抱拳回禮,姿態(tài)卻有些僵硬。這個曾經的屯長還不習慣與貴族平等交談。

“蘄縣守軍不過三百老弱。”項梁的指尖點在絹帛某處,指甲修剪得圓潤光滑,“半日可下。”

陳勝眼睛一亮:“拿下縣城,糧草兵器就都有了!”陳勝的呼吸明顯粗重起來。吳廣卻盯著地圖上陳地的位置——那里被朱砂特意圈出,墨跡新鮮得反光。

“然后呢?”吳廣突然發(fā)問。帳內燭火噼啪作響,項梁撫須的手指頓在半空。

帳內一靜。項梁瞇起眼睛:“吳將軍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攻下蘄縣后,我軍何去何從?”吳廣走到地圖前,手指點在一個位置,“西進函谷?東取吳越?還是北上與諸侯合縱?”

這個問題直指起義軍未來的戰(zhàn)略方向,也是權力格局的關鍵。陳勝皺起眉頭,顯然沒想這么遠。

項梁沉吟片刻:“梁以為,當先取陳地。陳乃楚國舊都,城堅糧足。據陳而望四方,進可攻退可守。”

這與吳廣記憶中的歷史走向一致。但他知道,項梁此議別有用心——陳地靠近項氏根基所在的吳中,便于項氏控制起義軍。

“陳王以為如何?”吳廣突然轉向陳勝,用上了尊稱。

陳勝一愣,隨即挺直腰背:“先取蘄縣,再議后計。”這個回答很聰明,既不得罪項梁,又保留了主動權。

吳廣暗自點頭。歷史上的陳勝能成為起義領袖,絕非僅靠運氣。

三人的影子在帳布上投出奇特的構圖:項梁如展翅蒼鷹,陳勝似欲撲的猛虎,而吳廣靜立如松。當項梁提出“先取陳地”時,吳廣看見他袖口露出的腕甲——內側刻著細小的楚篆,是《楚辭》里的句子。

“我都聽陳王定奪。”吳廣突然轉向陳勝。這個稱呼像塊燒紅的鐵,燙得陳勝渾身一顫。

青銅虎符被項梁拍在案上時,發(fā)出清越的嗡鳴。帳外戰(zhàn)馬恰在此時嘶鳴,仿佛某種天意。吳廣接過符牌時刻意讓指尖擦過項梁掌心——觸到一層厚繭,是常年握韁繩留下的痕跡。

“既如此,梁愿助一臂之力。”項梁從懷中取出一塊青銅虎符,“此物可調動大澤鄉(xiāng)以南三處驛站的三十匹戰(zhàn)馬。”

戰(zhàn)馬!在這個時代,騎兵是絕對的戰(zhàn)略資源。吳廣強壓住心中的激動,冷靜問道:“項先生有何條件?”

“哈哈哈!”項梁大笑,“吳將軍果然通透。條件很簡單——梁需回吳中召集舊部舉事,屆時希望二位能西進陳地以為策應。”

項梁大笑的聲音驚飛了帳頂棲息的烏鴉。當他說出“西進陳地”時,吳廣注意到他左手無意識地按住了腰間玉佩——雕著蟠螭紋的楚國古玉,象征著某種血脈傳承的驕傲。

“三十匹戰(zhàn)馬換一個承諾?”吳廣摩挲著虎符上的銘文,“好,我們應下了。”

“先生何時啟程?”陳勝問。

“明日破曉。”項梁起身,意味深長地說,“希望再會時,二位已是統(tǒng)領萬軍的將帥。”

待項梁離去,陳勝立刻掀翻了案幾:“這老匹夫!”濁酒在泥地上積成暗洼,倒映出他扭曲的臉,“他當我們是替他開路的卒子?”

吳廣拾起滾落的陶碗,倒了兩碗濁酒,遞給陳勝一碗:一個承諾換了三十匹戰(zhàn)馬,也不虧的。

三十匹戰(zhàn)馬...陳勝突然安靜下來,眼神變得危險而明亮,夠組建一支踏白軍了。隨即又黯淡下來:我們才千把人,未必能擋得住陳地秦軍。

很快就會更多。吳廣指向帳外,沿途的刑徒、戍卒、貧民都會加入。不出旬月,我軍當有萬人之眾。

陳勝呼吸急促起來,眼中閃爍著野心的火焰。吳廣知道時機已到。

點擊獲取下一章

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