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31 11:56:18

雨點敲在青石板上,聲音沉悶。

董安拖著行李箱,輪子碾過濕漉漉的老街,在一個黑漆漆店鋪前停下來腳步。

他抬頭看了看那塊老舊的招牌:“董記扎紙鋪”,上面的字跡被雨水沖刷得有些模糊。

空氣里是南方小鎮(zhèn)雨季特有的潮濕氣息,混著老木頭和陳年紙張的味道。

董安掏出鑰匙,冰冷的金屬觸感讓他指尖頓了一下。

銅鎖轉(zhuǎn)動,發(fā)出干澀的摩擦聲。

他推開了那扇沉重的木門。

“叮鈴——!”

刺耳尖利的銅鈴聲毫無預兆地在他頭頂炸開,像一把生銹的鋸子猛地劃破了雨幕的寂靜。

幾只原本縮在屋檐下躲雨的麻雀被驚得炸了毛,撲棱棱地飛竄出去,消失在灰蒙蒙的雨簾里。

董安的心也跟著那鈴聲猛地一跳,一股涼意順著脊椎爬上來。

他下意識地抬頭,只看到檐角那只舊銅鈴還在兀自晃蕩,發(fā)出嗡嗡的余響。

他皺了皺眉,壓下心頭那點莫名的煩躁,跨步進了鋪子。

門軸發(fā)出悠長的“吱呀”聲,光線被門板切割,在地面投下一道斜長的影子。

鋪子里光線昏暗,彌漫著一股濃重的陳紙和漿糊混合的味道,有點嗆人。

貨架上,紙扎的物件層層疊疊。有扎得精巧的樓房、汽車,更多的是形態(tài)各異的紙人。

這些紙人穿著褪色的紙衣,臉上涂著模糊的紅暈,空洞的眼睛直勾勾地望著前方。

董安的目光掃過它們,腳步卻不由自主地停在靠近門口的一個貨架前。

那里站著一個半人高的男童紙人。

大概是存放久了,紙人的身體微微有些傾斜,脖子歪向一邊,原本該直視前方的臉,此刻那對描畫出來的黑眼珠,正以一種極其別扭的角度,斜斜地、直勾勾地“盯”著剛進門的董安。

那眼神不像別的紙人那樣空洞,倒像是帶著某種審視,一種冰冷的、穿透皮囊的打量。

董安感到一股更深的寒意從腳底升起,他煩躁地移開視線,仿佛被那紙人的目光燙到。

“真是晦氣。”他低聲罵了一句,不知是罵這陰雨,罵這鈴聲,還是罵這歪著腦袋看他的紙人。

他把濕透的行李箱隨手丟在墻角,濺起一點灰塵。

環(huán)顧四周,鋪子里的陳設(shè)和他記憶里幾乎沒變,只是更舊了,蒙著一層厚厚的灰。

柜臺后面,墻上掛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,照片里的男人穿著老式長衫,面容嚴肅,眼神銳利——那是他的祖父,董記扎紙鋪上一代的掌舵人。

董安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片刻,又飛快地移開,心里涌上一股難以言喻的滋味。

他,董安,寅年、寅月、寅時出生,因此也得名:寅子。

早年間,他也在這里跟著祖父學了不少手藝,老人家本想著讓他做這百年扎紙手藝的正經(jīng)傳人。

他卻想著要去大城市闖一闖,非要出去混出個人樣。

可如今呢?在外頭賭光了所有身家,輸?shù)弥皇O伦詈笠粡埢爻痰能嚻卞X,灰溜溜地滾回這個他曾經(jīng)極力想逃離的地方,接手這個在他看來暮氣沉沉、帶著陰森氣息的祖?zhèn)麂佔印?/p>

傳承?呵,他現(xiàn)在只關(guān)心下一頓飯錢在哪里。

他走到柜臺后面,看著滿是塵土的柜臺,便想找塊抹布擦擦灰。

手指剛碰到積滿塵垢的柜面,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著雨聲由遠及近,停在鋪子門口。

“吱呀——”門又被推開了。

“喲!寅子?真是你??!”一個帶著濃重本地口音、透著幾分驚喜的聲音響起。

董安,或者說寅子,抬起頭。

門口站著個穿著蓑衣的老頭,雨水順著斗笠邊緣滴落,打濕了門口一小塊地面。

是老張頭,鎮(zhèn)上雜貨鋪的老板,按輩分來說是寅子的表哥,也是看著他長大的老街坊。

“表哥。”董安應(yīng)了一聲,語氣平淡,聽不出多少情緒。他站直身體,從柜臺后走了出來。

老張頭摘下濕漉漉的雨帽,露出一張布滿皺紋但精神還不錯的臉。

他上下打量著,眼神里有久別重逢的欣喜,但更多的是一種復雜的探究。

“剛才在對面看見鋪門開了,還以為是眼花。聽人說你回來了,我還不信。真是你回來了??!瘦了,也……精神了?”他似乎斟酌了一下用詞,沒提“落魄”兩個字,但那目光已經(jīng)說明了一切。

“嗯,回來了。”董安簡短地回答,不想多談。

“回來好,回來好??!”老張頭搓著手,走進鋪子,目光習慣性地掃過那些紙扎,“你爹媽走得早,這鋪子空了這么久,街坊們辦事都麻煩。前兩天老李頭家辦白事,想買點東西,還得跑到鄰鎮(zhèn)去。這下好了,你回來頂起這攤子,大家方便多了。”

董安扯了扯嘴角,沒接話。

方便?他現(xiàn)在只覺得麻煩。

老張頭說話間,從懷里摸索出一個折得方方正正的紙條,小心地攤開在積灰的柜臺上。紙上用鉛筆歪歪扭扭寫著些名字和數(shù)字。

“這不快清明了嘛,”他指著紙條,“老街坊們湊了點心意,托我送來。按老規(guī)矩,給先人們置辦點東西,麻煩你了。”

董安拿起紙條掃了一眼。上面列著七八個名字,后面跟著需要的東西:金山銀山、元寶、紙衣、紙鞋……都是些尋常祭品。

他目光落在最后一行,字跡比其他更潦草些:李阿四,童女一個,要穿紅襖綠褲的,眉心點顆朱砂痣。

“李阿四?”董安對這個名字沒什么印象。

“哦,就是后街新搬來的那個光棍漢,前年他老娘走了,去年才遷墳合葬到鎮(zhèn)外的墳地里。他特意交代的,說老娘生前念叨過想要個伶俐丫頭伺候。”老張頭解釋道,隨即又壓低了些聲音,“寅子,按老輩傳下的規(guī)矩,這‘童男女’扎起來講究多,特別是……特別是這種點朱砂的。你爺爺在的時候,輕易不接這種活兒。”

董安的手指在“朱砂痣”三個字上停頓了一下。

他當然知道規(guī)矩,早年間董安在鋪子里的時候,老爺子都教過,他自是知道。

扎紙行當,尤其是做這種擬人的東西,忌諱最多。

給亡人扎童男童女本就有“侍奉”之意,再點上朱砂痣,就帶上了幾分“點睛”的邪乎勁兒。

爺爺董老把式在世時,除非主家懂規(guī)矩、肯出高價、且再三保證嚴格按照吩咐處置,否則絕不沾手。

爺爺總說,紙通陰陽,分寸亂了,是要出事的。

“嗯,我知道規(guī)矩。”董安把紙條折好收進褲兜,“跟他說清楚,東西可以扎,但燒的時候必須按我說的時辰、方位,一點不能錯。錯了,后果自負。”

“成,成!回頭我親自去跟他說。”老張頭連連點頭,似乎松了口氣。他看著董安年輕卻透著股沉郁的臉,忍不住又多說了兩句:“寅子,你這手藝……還成吧?別把董老把式的招牌砸了。鎮(zhèn)上現(xiàn)在也就你這獨一份了,大伙兒都指著呢。”

這話像根針,輕輕扎在董安心上。

他扯出一個沒什么溫度的笑:“忘不掉的手藝,砸不了。”

老張頭似乎還想說什么,但看他臉色不佳,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。

他拍了拍董安的肩膀,力道很沉:“行,你心里有數(shù)就好。那我走了,你以后就踏踏實實的...鋪子里濕氣重,你剛回來,注意點。”說完,他重新戴上斗笠,轉(zhuǎn)身推開鋪門,走進了外面的雨幕里。

大門一關(guān),鋪子里瞬間又恢復了那種令人窒息的寂靜。

只有雨水順著屋檐滴落,砸在青石板上的聲音,滴滴答答,單調(diào)而持久。

董安站在原地,捏著褲兜里那張寫著清明訂單的紙條。

紙條的邊緣已經(jīng)被他無意識地捏得有些發(fā)皺。

老張頭的話還在耳邊回響,每一個字都像針一樣扎在他心上。

踏踏實實?

他這輩子,似乎就沒跟這四個字沾過邊。

祖?zhèn)鞯氖炙??他曾?jīng)嗤之以鼻,覺得是封建迷信,是困住他爹、困住他爺爺?shù)睦位\。可現(xiàn)在呢?這牢籠成了他唯一的退路。

董安靠在門板上,鋪子里的寂靜壓得人喘不過氣。

他下意識地抬頭,再次掃視了一遍這個他久違了地方,目光最終鎖定在了之前的那個貨架上。

那個歪著頭的藍布衫紙人,此刻端端正正地立在架子上,頭顱不知何時已經(jīng)擺正了,空洞的墨點眼睛,直直地望向門口的方向——正對著他。

雨聲繼續(xù)敲打著瓦片,銅鈴卻早已不再晃動,死寂無聲。

他慢慢踱到那個男童紙人面前。

紙人靜靜地立在那里,劣質(zhì)的彩紙在昏暗光線下泛著一種死氣沉沉的光澤。

他伸出手,就在指尖幾乎要觸碰到紙人的瞬間,他猛地停住了。

一種極其細微的感覺順著指尖傳來。

不是觸感,更像是一種……被注視的感覺。冰冷的,黏膩的,帶著一種非人的惡意。

那紙人歪斜的黑眼珠,仿佛在他即將觸碰的剎那,微微轉(zhuǎn)動了一下,將焦點更精準地鎖定在他臉上。

董安的手指僵在半空,后背的寒毛一根根豎了起來。

鋪子里明明只有他一個人,只有這些死物。

可那股被活物窺伺的感覺,卻無比真實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PS:

正所謂:檐鈴驟裂雨簾帷,童首斜窺舊主歸。朱砂未點睛先活,賭盡家山魂作衣。

第1章 歸鋪

雨點敲在青石板上,聲音沉悶。

董安拖著行李箱,輪子碾過濕漉漉的老街,在一個黑漆漆店鋪前停下來腳步。

他抬頭看了看那塊老舊的招牌:“董記扎紙鋪”,上面的字跡被雨水沖刷得有些模糊。

空氣里是南方小鎮(zhèn)雨季特有的潮濕氣息,混著老木頭和陳年紙張的味道。

董安掏出鑰匙,冰冷的金屬觸感讓他指尖頓了一下。

銅鎖轉(zhuǎn)動,發(fā)出干澀的摩擦聲。

他推開了那扇沉重的木門。

“叮鈴——!”

刺耳尖利的銅鈴聲毫無預兆地在他頭頂炸開,像一把生銹的鋸子猛地劃破了雨幕的寂靜。

幾只原本縮在屋檐下躲雨的麻雀被驚得炸了毛,撲棱棱地飛竄出去,消失在灰蒙蒙的雨簾里。

董安的心也跟著那鈴聲猛地一跳,一股涼意順著脊椎爬上來。

他下意識地抬頭,只看到檐角那只舊銅鈴還在兀自晃蕩,發(fā)出嗡嗡的余響。

他皺了皺眉,壓下心頭那點莫名的煩躁,跨步進了鋪子。

門軸發(fā)出悠長的“吱呀”聲,光線被門板切割,在地面投下一道斜長的影子。

鋪子里光線昏暗,彌漫著一股濃重的陳紙和漿糊混合的味道,有點嗆人。

貨架上,紙扎的物件層層疊疊。有扎得精巧的樓房、汽車,更多的是形態(tài)各異的紙人。

這些紙人穿著褪色的紙衣,臉上涂著模糊的紅暈,空洞的眼睛直勾勾地望著前方。

董安的目光掃過它們,腳步卻不由自主地停在靠近門口的一個貨架前。

那里站著一個半人高的男童紙人。

大概是存放久了,紙人的身體微微有些傾斜,脖子歪向一邊,原本該直視前方的臉,此刻那對描畫出來的黑眼珠,正以一種極其別扭的角度,斜斜地、直勾勾地“盯”著剛進門的董安。

那眼神不像別的紙人那樣空洞,倒像是帶著某種審視,一種冰冷的、穿透皮囊的打量。

董安感到一股更深的寒意從腳底升起,他煩躁地移開視線,仿佛被那紙人的目光燙到。

“真是晦氣。”他低聲罵了一句,不知是罵這陰雨,罵這鈴聲,還是罵這歪著腦袋看他的紙人。

他把濕透的行李箱隨手丟在墻角,濺起一點灰塵。

環(huán)顧四周,鋪子里的陳設(shè)和他記憶里幾乎沒變,只是更舊了,蒙著一層厚厚的灰。

柜臺后面,墻上掛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,照片里的男人穿著老式長衫,面容嚴肅,眼神銳利——那是他的祖父,董記扎紙鋪上一代的掌舵人。

董安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片刻,又飛快地移開,心里涌上一股難以言喻的滋味。

他,董安,寅年、寅月、寅時出生,因此也得名:寅子。

早年間,他也在這里跟著祖父學了不少手藝,老人家本想著讓他做這百年扎紙手藝的正經(jīng)傳人。

他卻想著要去大城市闖一闖,非要出去混出個人樣。

可如今呢?在外頭賭光了所有身家,輸?shù)弥皇O伦詈笠粡埢爻痰能嚻卞X,灰溜溜地滾回這個他曾經(jīng)極力想逃離的地方,接手這個在他看來暮氣沉沉、帶著陰森氣息的祖?zhèn)麂佔印?/p>

傳承?呵,他現(xiàn)在只關(guān)心下一頓飯錢在哪里。

他走到柜臺后面,看著滿是塵土的柜臺,便想找塊抹布擦擦灰。

手指剛碰到積滿塵垢的柜面,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著雨聲由遠及近,停在鋪子門口。

“吱呀——”門又被推開了。

“喲!寅子?真是你??!”一個帶著濃重本地口音、透著幾分驚喜的聲音響起。

董安,或者說寅子,抬起頭。

門口站著個穿著蓑衣的老頭,雨水順著斗笠邊緣滴落,打濕了門口一小塊地面。

是老張頭,鎮(zhèn)上雜貨鋪的老板,按輩分來說是寅子的表哥,也是看著他長大的老街坊。

“表哥。”董安應(yīng)了一聲,語氣平淡,聽不出多少情緒。他站直身體,從柜臺后走了出來。

老張頭摘下濕漉漉的雨帽,露出一張布滿皺紋但精神還不錯的臉。

他上下打量著,眼神里有久別重逢的欣喜,但更多的是一種復雜的探究。

“剛才在對面看見鋪門開了,還以為是眼花。聽人說你回來了,我還不信。真是你回來了??!瘦了,也……精神了?”他似乎斟酌了一下用詞,沒提“落魄”兩個字,但那目光已經(jīng)說明了一切。

“嗯,回來了。”董安簡短地回答,不想多談。

“回來好,回來好??!”老張頭搓著手,走進鋪子,目光習慣性地掃過那些紙扎,“你爹媽走得早,這鋪子空了這么久,街坊們辦事都麻煩。前兩天老李頭家辦白事,想買點東西,還得跑到鄰鎮(zhèn)去。這下好了,你回來頂起這攤子,大家方便多了。”

董安扯了扯嘴角,沒接話。

方便?他現(xiàn)在只覺得麻煩。

老張頭說話間,從懷里摸索出一個折得方方正正的紙條,小心地攤開在積灰的柜臺上。紙上用鉛筆歪歪扭扭寫著些名字和數(shù)字。

“這不快清明了嘛,”他指著紙條,“老街坊們湊了點心意,托我送來。按老規(guī)矩,給先人們置辦點東西,麻煩你了。”

董安拿起紙條掃了一眼。上面列著七八個名字,后面跟著需要的東西:金山銀山、元寶、紙衣、紙鞋……都是些尋常祭品。

他目光落在最后一行,字跡比其他更潦草些:李阿四,童女一個,要穿紅襖綠褲的,眉心點顆朱砂痣。

“李阿四?”董安對這個名字沒什么印象。

“哦,就是后街新搬來的那個光棍漢,前年他老娘走了,去年才遷墳合葬到鎮(zhèn)外的墳地里。他特意交代的,說老娘生前念叨過想要個伶俐丫頭伺候。”老張頭解釋道,隨即又壓低了些聲音,“寅子,按老輩傳下的規(guī)矩,這‘童男女’扎起來講究多,特別是……特別是這種點朱砂的。你爺爺在的時候,輕易不接這種活兒。”

董安的手指在“朱砂痣”三個字上停頓了一下。

他當然知道規(guī)矩,早年間董安在鋪子里的時候,老爺子都教過,他自是知道。

扎紙行當,尤其是做這種擬人的東西,忌諱最多。

給亡人扎童男童女本就有“侍奉”之意,再點上朱砂痣,就帶上了幾分“點睛”的邪乎勁兒。

爺爺董老把式在世時,除非主家懂規(guī)矩、肯出高價、且再三保證嚴格按照吩咐處置,否則絕不沾手。

爺爺總說,紙通陰陽,分寸亂了,是要出事的。

“嗯,我知道規(guī)矩。”董安把紙條折好收進褲兜,“跟他說清楚,東西可以扎,但燒的時候必須按我說的時辰、方位,一點不能錯。錯了,后果自負。”

“成,成!回頭我親自去跟他說。”老張頭連連點頭,似乎松了口氣。他看著董安年輕卻透著股沉郁的臉,忍不住又多說了兩句:“寅子,你這手藝……還成吧?別把董老把式的招牌砸了。鎮(zhèn)上現(xiàn)在也就你這獨一份了,大伙兒都指著呢。”

這話像根針,輕輕扎在董安心上。

他扯出一個沒什么溫度的笑:“忘不掉的手藝,砸不了。”

老張頭似乎還想說什么,但看他臉色不佳,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。

他拍了拍董安的肩膀,力道很沉:“行,你心里有數(shù)就好。那我走了,你以后就踏踏實實的...鋪子里濕氣重,你剛回來,注意點。”說完,他重新戴上斗笠,轉(zhuǎn)身推開鋪門,走進了外面的雨幕里。

大門一關(guān),鋪子里瞬間又恢復了那種令人窒息的寂靜。

只有雨水順著屋檐滴落,砸在青石板上的聲音,滴滴答答,單調(diào)而持久。

董安站在原地,捏著褲兜里那張寫著清明訂單的紙條。

紙條的邊緣已經(jīng)被他無意識地捏得有些發(fā)皺。

老張頭的話還在耳邊回響,每一個字都像針一樣扎在他心上。

踏踏實實?

他這輩子,似乎就沒跟這四個字沾過邊。

祖?zhèn)鞯氖炙??他曾?jīng)嗤之以鼻,覺得是封建迷信,是困住他爹、困住他爺爺?shù)睦位\。可現(xiàn)在呢?這牢籠成了他唯一的退路。

董安靠在門板上,鋪子里的寂靜壓得人喘不過氣。

他下意識地抬頭,再次掃視了一遍這個他久違了地方,目光最終鎖定在了之前的那個貨架上。

那個歪著頭的藍布衫紙人,此刻端端正正地立在架子上,頭顱不知何時已經(jīng)擺正了,空洞的墨點眼睛,直直地望向門口的方向——正對著他。

雨聲繼續(xù)敲打著瓦片,銅鈴卻早已不再晃動,死寂無聲。

他慢慢踱到那個男童紙人面前。

紙人靜靜地立在那里,劣質(zhì)的彩紙在昏暗光線下泛著一種死氣沉沉的光澤。

他伸出手,就在指尖幾乎要觸碰到紙人的瞬間,他猛地停住了。

一種極其細微的感覺順著指尖傳來。

不是觸感,更像是一種……被注視的感覺。冰冷的,黏膩的,帶著一種非人的惡意。

那紙人歪斜的黑眼珠,仿佛在他即將觸碰的剎那,微微轉(zhuǎn)動了一下,將焦點更精準地鎖定在他臉上。

董安的手指僵在半空,后背的寒毛一根根豎了起來。

鋪子里明明只有他一個人,只有這些死物。

可那股被活物窺伺的感覺,卻無比真實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PS:

正所謂:檐鈴驟裂雨簾帷,童首斜窺舊主歸。朱砂未點睛先活,賭盡家山魂作衣。

點擊獲取下一章

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