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言過其實?”
朱棣忍不住冷哼一聲。
“正是。”
楊榮道:
“陛下,去歲南方浙江、福建山賊叛亂,賴陛下圣德恩遇赦免,山賊果然服王化而平息,也正是因為山賊一
事,夏原吉和李時勉二人才認為陛下不當再北伐征戰(zhàn),怕生靈涂炭。”
“但山賊如此快便服了王化,可見夏原吉和李時勉二人,皆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!”
說著,楊榮退后一步,大禮參拜道:
“陛下圣明,既然赦免山賊,臣請陛下赦免夏原吉和李時勉,以示陛下寬厚!”
“陛下寬厚!”
百官紛紛跟隨在楊榮身后跪拜下來。
御座上,朱棣緩緩捋著胡須。
若是其它人說出這個話題,他恐怕要直接打死。
但既然是楊榮所說么,當然要好好想想了。
再者,楊榮也給了他足夠的體面。
夏原吉和李時勉說國庫空虛,怕再度用兵激起民變……兩人這樣認為的根源,是去年浙江和福建山賊鬧事。
結果呢?朝廷赦免的旨意下去,山賊立馬就服王化了,可見,山賊還是有活路的,哪像夏原吉和李時勉說的
生靈涂炭激起民變那么嚇人?
楊榮當著百官說出來,那么,夏原吉和李時勉出獄了,大家也都知道兩人目光短淺,著實有錯,只是因為他
開明大度,才不和兩人計較罷了。
再者,楊榮身為首輔,他也該給楊榮這個面子,畢竟他年事已高了,楊榮是他選定的未來托孤大臣。
想到此處,朱棣覺得面子和里子都保住了,便要點頭答應。
忽然,一人卻急匆匆跑上來:
“陛下,臣有事啟奏!”
……
聲音突然在安靜的大殿響起。
一時間,跪著的官員也顧不上大朝會禮儀了,全都驚愕回頭,想看說話的是誰。
“好大的膽子!”
“是啊,這可是楊首輔的提議!”
“居然敢打斷楊首輔,是不是不想活了?”
“是個少年?”
“此人到底是誰,難道是武勛?武勛敢擅言朝事,找死嗎?”
“不對,他穿著的是文官衣服,是朱武!”
“朱武是誰?”
“成國公朱能的私生子。”
“小小私生子,敢擅言國家大事!”
聽到朱武的出生,不知道多少官員頓時怒了,當下便有人站起,直接出列:
“陛下,朱武不過一私生子,陛下圣德讓其入朝堂,他不知收斂,居然敢臧否楊學士之議,臣請陛下斬殺此
子!”
“請陛下斬殺此子!”
一時間,不知道多少官員紛紛起身,朝朱棣拱手。
“還不退下!”
看見說話的是誰,朱棣頓時怒喝一聲:
“朝堂大事,是你一個娃娃能亂說的嗎?”
朱棣知道,百官說的讓斬殺,就是喊一嗓子罷了。
但他的確很生氣,真的要教訓朱武一頓的沖動。
他看在其父朱能的戰(zhàn)功和情誼上,給這個十五歲的私生子一個官位。
本想著他本本分分老實坐館個幾年,也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文官不是?
誰曾想第一次上朝,居然直接臧否大學士楊榮的提議,簡直找死!
“陛下圣德,還不退下!”
剛才站出來的官員立馬喝道。
百官也都怒氣沖沖的看著朱武。
“陛下,百官阻攔臣諫言君上,臣懇請陛下,賜死百官!”
朱武大聲喊道。
御座上,朱棣一時間氣笑了。
文淵閣大學士楊榮起身,看見朱棣神色,知道陛下不耐煩了,當即哼道:
“現(xiàn)在說的是國家大事,天下事萬萬千千,若都在朝堂讓陛下定奪,哪來那么多時間,你有事,下去寫個折
子便是。”
“楊學士怎知我說的不是國家大事。”
朱武直接朝朱棣拱手:
“陛下,臣剛才出列,正是要彈劾楊榮楊學士!”
“你說什么?”
朱棣都驚到了,當即大喊出聲。
百官也都被朱武嚇到了,一時間面面相覷,目瞪口呆的看著朱武。
“臣說,臣正是要彈劾楊學士!”
朱武重復道。
“這小子不知道死字怎么寫是不是?”
“陛下剛剛提拔的九品芝麻官,居然敢彈劾楊學士,我看想死了!”
“陛下,是臣教弟無方……”
武勛行列站著的朱勇也嚇到了,急急出列,顧不上朝堂禮儀了,直接拖著朱武道:
“陛下,臣回家之后一定好好教導他……”
說著,朱勇冷汗都下來了,因為,此刻陛下的臉色很嚴肅,很不好看。
朱勇已然開始顫抖了,都拉不住朱武了!
若說大明朱家王朝有什么是百官心照不宣的,那便是:暴戾!
朱元璋本人暴戾,一堆兒子里面,三分之二的暴戾!
朱棣本人,同樣繼承了老朱家的暴戾!
是以,朱勇此刻深怕自己被連累,被誅殺!
“陛下是有道圣君,難道還不讓人說話嗎?”
朱武一邊掙脫哥哥朱勇拉扯,一邊大聲喊道。
“好,你說!”
朱棣冷笑一聲:
“朕正好聽聽你想說什么!”
“別胡說!”
朱勇低著頭,咬牙切齒的吼道。
朱武卻沒理會自己這第一次見面的兄長,整理了一下衣服,無比嚴肅莊重道:
“陛下,臣彈劾文淵閣大學士楊榮結黨!”
大殿再一次鴉雀無聲。
接著,便好似捅了馬蜂窩:
“陛下,朱武嘩眾取寵,妄議朝政!”
“陛下,朱武官位來源不正,又在朝堂之上胡言亂語,正該免掉朱武官位,正本清源!”
“朱武,這里是你一個武勛能說話的地方嗎,還不滾出去!”
“楊學士堂堂正正,豈容你一個小人彈劾?”
一時間,百官群情激昂,恨不得上去圍毆郭和!
他們聽見了什么?
一個武勛出身的私生子,官家恩典的九品照磨所檢校芝麻官,居然參文淵閣大學士,內閣首輔?!
而且,是天子最為寵愛,當作顧命大臣培養(yǎng)的首輔!
再說了,朱棣每次出征,楊榮必然陪伴身側,出謀劃策,彌合軍政嫌隙,朱棣方才能放心政事,專注武功。